「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25」於4月18日盛大登場,是日本最受矚目的三年一度藝術盛會。展區橫跨香川、岡山多座島嶼,超過百萬人共襄盛舉。本文整理展期地點、交通方式及自由行行程推薦,帶你輕鬆規劃一趟結合藝術與海島風光的夢幻之旅。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簡介、舉辦時間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是一場以「海之復權」為主題,結合現代美術、在地文化、自然風景的大型藝術展覽,2010年起每3年舉辦1次,2025年為第6屆,將展示世界各地百位藝術家與藝術團體的作品。展覽地點橫跨香川縣、岡山縣、瀨戶內海上的大小島嶼,本屆更新增香川縣沿岸地區如引田區、宇多津區,讓訪客們在汲取藝術養分的同時,能欣賞到蔚藍遼闊的絕美海景。
藝術祭分為春、夏、秋 3 個展期,春展期為4月18日(五)~5月25日(日),夏展期為8月1日(五)~8月31日(日),秋展期則為10月3日(五)~11月9日(日),共計舉行107天。
為什麼會有「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在過去,瀨戶內海一直扮演著重要交通動脈的功能,船隻航行於島嶼之間,文化彼此影響、交流,各自培育出獨特的氛圍。但受到全球化、均質化衝擊,島上的產業變化,人口流失嚴重,高齡化與空屋議題也浮上檯面,為了保留島的特性與活力,「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在藝術團隊的協辦下應運而生。
 瀨戶內海
瀨戶內海圖片來源:Photo AC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2025」共於17個區域開展,分別為直島、豐島、女木島、男木島、小豆島、大島、犬島、瀨戶大橋周邊、本島、高見島、粟島、伊吹島、高松港周邊、宇野港周邊、志度・津田地區、引田地區、宇多津區等地,展品除了表現出藝術家們的視野與思想之外,更緊密地與在地傳統文化、大海特質結合,展現出在地的多樣性,是喜歡藝術文化的人一定要來體驗一次的活動。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25」有哪些內容?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2025」將於4月18日(五)開幕,除了過去的作品之外,本屆新增88組(37個國家地區)、127件作品、7個計畫與20個活動(截至2025年2月5日數字),包含台灣的雲門舞集,以及活躍於法國、日本的藝術家林舜龍,藝術家王文志也將第五次參展「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相當令人期待。也因為展場遍及不同縣市及瀨戶內海的眾離島,一日來回較為困難,也沒辦法好好觀賞作品,建議旅人安排二到三日以上的行程才能比較自在的遊覽!

小豆島上的知名景點「天使散步道」
攝影:Issue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25」票券種類、購票方式
建議有跳島規劃的人購買「作品鑑賞護照(作品鑑賞パスポート)」,除了可免費鑒賞作品(部分展品除外),還可享有官方商店特別折扣、二訪同件作品可打折等限定優惠(購買管道請至官方網站查詢)。此外,部分過往曾於藝術祭展出的作品則是常設展出,非藝術祭期間也會開放,啟程前建議先到官方網站確認最新作品展出狀況。
票券種類
作品鑑賞護照分為「全季護照」與「單季護照」,不過因為2025年只剩下秋會期,全季護照已停止販售。如果選擇不買護照,也有單一作品票券可購買(一次500日圓起)。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場館與作品(地中美術館、豐島美術館等)就算持有護照也無法直接進場,必須另外購票。
| 種類 | 單季護照 | 全季護照(已停售) | 單一作品票券 | 
|---|---|---|---|
| 價格 | 【19歲以上】4,500日圓 【16〜18歲】2,500日圓(※ 需身分證) 【15歲以下】免費 | 【19歲以上】5,500日圓 【16〜18歲】2,500日圓(※ 需身分證) 【15歲以下】免費 | 依作品而異 | 
| 使用時間 | 春、夏、秋任選單一會期 | 全會期皆可 | 單次使用 | 
購買方式
作品鑑賞護照有3種購買方式,包括「電子護照」、「紙本護照」以及「兌換券」。最推薦的方式是直接透過官方 APP 購買。
| 種類 | 電子護照 | 紙本護照 | 兌換券 | 
|---|---|---|---|
| 購買地點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官方 APP | 藝術節會場以及港口、藝術節諮詢處 | 便利商店、旅行社或各預售通路 (須在使用前兌換) | 
交通套票
 圖片來源: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官網
圖片來源: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官網如果預計跳島遊覽、大量移動的話,推薦可以購買「6航路限定3日乘船券」、「巴士無限搭乘票券」等優惠交通票券。「6航路限定3日乘船券」可於3天內可無限次搭乘6條渡輪航線;「巴士無限搭乘票券」則可選擇「小豆島」、「豊島」版本。
| 種類 | 6航路限定3日乘船券 | 巴士無限搭乘票券 | 
|---|---|---|
| 價格 | 【12歲以上】2,600日圓 【6~12歲】1,300日圓 | 小豆島 【12歲以上】2,000日圓 【6~12歲】1,000日圓 豊島 【12歲以上】1,500日圓 【6~12歲】750日圓 | 
| 購買地點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官方 APP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官方 APP | 
【購買注意事項】
※ 每本護照當天可參觀藝術祭公開作品1次。
※ 會期間限定使用
※ 部分設施需另付費
※ 遺失不補發
瀬戸内国際芸術祭 2025
・舉辦時間:
【春展期】4月18日(五)~5月25日(日)
【夏展期】8月1日(五)~8月31日(日)
【秋展期】10月3日(五)~11月9日(日),共107天
・舉辦地點:
【全展期】直島、豐島、女木島、男木島、小豆島、大島、犬島、高松港周邊、宇野港周邊
【春展期】瀨戶大橋周邊
【夏展期】志度・津田地區、引田地區
【秋展期】本島、高見島、粟島、伊吹島、宇多津地區
・官方網站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25」各展區亮點
【春展期】瀨居島:在廢校幼稚園、小學、中學埋下藝術新種
瀨居島計畫「SAY YES」由藝術家中崎透領軍,靈感源於其首次造訪瀨居島時,腦中浮現的 1990 年代電視劇主題曲。當他看到工業地帶與島嶼景色相鄰、融合,形成一種奇妙的嵌合體般風景,以及隔海的瀬戶大橋和工廠群被夕陽照亮時,得出「沒有多餘的東西」的感悟。
本次便匯聚 16 位藝術家,以已被廢校的舊瀨居幼稚園、小學校、中學校,以及整個島嶼為舞台,展出以「海島」、「静物畫 舊瀨居小學校」、「香川縣民間故事與歷史」、「原子彈倖存者的生活」等各式主題的藝術作品,打破場地、框架限制,在乘載當地人回憶、快被遺忘的場所種下藝術新種。
舊瀨居幼稚園
中崎透以從多位與瀬居有淵源的人那裡聽到的話語為主題,在舊瀨居幼稚園的廁所、廚房、教室等處張貼根據當地人口述製作的「小故事」,透過影像、聲音、幼稚園舊用具等,打造全新藝術作品「Say-yo, chains, what do you bind or release?」,參展者可在閱讀小故事的同時觀賞作品,一窺由地區歷史與個人小故事交織而出的往事。
舊瀨居小學校
1 樓:狩野哲郎
舊瀨居小學校則由 3 位藝術家負責,一樓為狩野哲郎、二樓為小瀬村真美、三樓為下道基行。進學校前可以看到狩野哲郎的作品「已知的道路、未知的土地」,他擅長以生物視角看世界,本次作品即融入鳥類的「他者視角」;乍看之下像一般的樹木,細看會發現其中放置了許多讓鳥類可以停留休息的裝置,其他教室則將日常用品和自然物等周遭物品組合布置,讓參展者可以嶄新視角探索世界。
2 樓:小瀬村真美
二樓的藝術家小瀬村真美將理科教室中留下的資料和實驗器具等重新整理組合,在理科教室、置物櫃、洗手台等各處陳列以「靜物畫 舊瀨居小學校」為攝影主題的照片,透過融合自己的作品與小學校遺留物品,探討與自然的連結。參展者將一邊探索,一邊感受當喧鬧人聲散去、一片靜默中的校園的別樣魅力。
3 樓:下道基行
自2015年開始,藝術家下道基行持續拍攝位於琉球列島最西端的先島群島的岩石現況,那些岩石是在數千年至數百年前因海嘯而被沖上岸。看似靜止畫面的黑白影像,伴隨著悠悠流淌而出的海浪、海灘上收集的漂流玻璃瓶的聲音演奏,讓人瞬間彷彿置身先島群島,親眼見證這些經歷漫長歲月與風雨的岩石的變化。
舊瀨居中學校
舊瀨居中學校則匯聚福田惠、五嶋英門、上村卓大、山本晶、岩崎由實、伊藤誠、安岐理加、早川祐太等 8 位藝術家的作品,藝術作品遍佈一樓到頂樓。於一樓展出的福田惠的作品以「永恆的花園」為題,展示在被原子彈轟炸的祖父去世後,在荒廢的花園種植假花並拍攝一年的影像記錄,以此探討個人與公共之間的關係。並將各種廢棄物品、化石等物品填滿教室,將其連接到外面的太陽能板聯動,打造由太陽光驅動的裝置藝術「一天隨著朝陽開始,隨著夕陽結束」,
藝術家上村卓大則以「你所看到的與被看到之物」為題,嘗試以「有名稱的形態、無名稱的形態、有名稱但不在那裡的形態、無名稱但存在於那裡的形態、既有名稱又有形態卻不在那裡的事物、既有名稱又有形態且更加存在的事物」的多元視角來觀察過去的作品。走進靠近走廊的第一個空間後,會看到顆粒計數器、繪本、以放大鏡觀察的橘色球體等各種物件,走到隔壁則看到放大版的橘色小球後,讓人有種剛剛是以上帝視角觀看該物件的不同感受。
其他作品如藝術家伊藤誠以「空氣穴」為題,打造內部別有洞天的壺中天,或是藝術家山本晶以「看山、看海」為題,將浮在水上的山嶺想像成朝著島嶼前進的星座般,以繽紛多彩、筆觸自由流暢的色彩繪畫勾勒海中飄蕩的船隻的畫作,呈現山海共存的世界觀,創作者們的多元世界觀也如海上激盪出的漣漪般,緩緩滲入每個參展者的心中。
【春展期】屋島:山頂交流據點「Yashimaru」化身動物園
「屋島」是日本最早被指定為國立公園的地方,可於山頂處俯瞰瀨戶內海與高松市區的景色,而位於山頂的「Yashimaru」則是提供旅人休憩,了解屋島及其周邊地區的自然和歷史、文化等的交流據點,也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2022」的作品。「Yashimaru」的線條設計彷彿流淌於地形之間的河川般流暢,一踏入就能感受被綠意環繞的震撼感,彷彿異世界般迷人。
本次 9 名藝術家以「活潑生動、自由自在生活在島上的動物們」為概念,將「Yashimaru」化身為動物園,一家和樂的長頸鹿、玩耍中的小豬、觀賞海景的狸貓、河豚七福神等出沒在設施各角落,讓訪客們在鑑賞作品的時候,能感受瀨戶內海豐富的生態系魅力。
高松港:以繽紛色彩成為島嶼與造訪港口的人的溫暖連結
繼本島之後,藝術家五十嵐靖晃首次於高松港進行「天空織網」掛繩藝術,位置鄰近藝術家大券伸嗣的經典之作、現已成為高松港港口代表的「Liminal Air -core-」作品旁,寬 32 公尺的「天空織網」使用白、黃、綠、青、水色五種瀨戶內海的海水顏色為主色,攜手女木島、男木島、小豆島、豐島四個島約莫 200 位居民共從編織而成。藝術家表示希望「天空織網」能成為連結造訪港口的人們與瀨戶內海島嶼的溫暖存在,據說夏展期將增加兩個區域的網子,於春、夏兩種季節展現不同表情,大家可以期待它的夏季面貌。
宇野港:從本州通往瀨戶內海群島的玄關
宇野港曾為從本州通往瀨戶內海群島的重要玄關,後因社會變化而導致船班減少,目前僅剩開往直島、豐島、小豆島的航線。港口附近設有韓國藝術家 Boo Jihyun 的大型金屬藝術作品「The Home」,通過光線、空間和時間的移動,表達了在一個地方與另一個地方之間往來的經驗;在四國汽船乘船等候室內,則有藝術團隊 SILT 的作品「生命之鹽」,團隊以「海洋與大地,以及太陽與生命」為題,透過五感體驗呈現鹽藝術,不同季節會有不同的鹽繪畫與配樂,訴說不同故事。
小豆島:在四國秘境中感受與自然共生之美
以「橄欖之島」聞名的小豆島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會場中面積最大、居住人口最多的海島,擁有壯麗的自然絕景如被列爲日本三大絕美溪谷之一的「寒霞溪」、位於島中央山腰上的「中山千枚田」,並保留了無形文化財「農村歌舞伎」和祈求作物豐收的「送蟲」等地區傳統活動,是能感受到文化歷史、與自然共生之美的四國秘境,也因此成為《二十四之瞳》、《第八日的蟬》、《魔女宅急便》等眾多影視作品的拍攝地。
土庄港區域
在土庄港下船後,即會看到韓國藝術家崔正化的作品「太陽的贈禮」在港口迎接大家。附近座落韓國藝術家 Kim Kyoung-Min 的作品「again ...」,冰冷金屬化作洶湧水流,呈現與海島空間相連接的水之動態;藝術家 Nobuho Nagasawa 則以「海洋的搖籃」為題,打造一艘由光纖編織的船,透過光線流動呈現脈動,彷彿往返現世與彼世的渡船。參展者可以進入船內,躺下靜靜聆聽海浪漲落的聲音、感受周遭光影流動。
三都半島區域
繼巨人雕像「超級大太郎」之後,藝術家伊東敏光與廣島市立大學藝術學部有志再度推出大型新作「Nap Venus」。以「勞動者的母親」為題,全長 23 公尺「Nap Venus」由拆解的房屋建材、使用過的漁具等廢材構成。她躺臥在海岸邊,在超級大太郎的凝望下守護著過往以艱苦勞動換來神浦繁榮的工人們;除了觀看進行不同勞動作業的工人人像,還可以走上 Nap Venus 的身上以她的角度凝望這片她深愛的土地。
位於「Nap Venus」與「超級大太郎」中間,還有由藝術家 Eriko Yano 以「新視角」為題打造的可愛作品。她選擇能一次呈現場地、話語等多種要素的漫畫當媒材,以「角色(肉體・物體)」、「對白(語言)」、「分格(時間・框架)」三大元素構成,期許大家在遇到各種事物、身處困難情境的同時,能從中找到樂觀視線,她補充說道「我們往往會將無法做某事視為負面,即便如此希望大家能承認現狀、從中找到轉換心情的要素,盡量樂觀地找出對策」。
田浦半島 / 坂手港區域
坂手港附近則有藝術家矢延憲司、Daisuke Omi、清水久和等多位藝術家作品。在坂手渡輪碼頭入口處附近,會先看到藝術家矢延憲司的作品「STAR ANGER」,被譽為水之神的龍王紅色的眼睛閃爍著憤怒,在佈滿黑色尖刺、不斷旋轉的璀璨球體上張嘴咆哮;「坂手渡輪碼頭等候中心」4樓則會看到矢延憲司的新作「Journey of SHIP'S CAT 2025:A Voyage of SHIP‘S CAT around the Seto Inland Sea」,《SHIP'S CAT》是以「船員貓」為主題,作為「帶來福氣的旅行守護神」而創作的雕塑系列作品。呈現跳躍之姿的船員貓彷彿正要躍進蔚藍大海,進行一場未知旅程,吐舌、貓肉球等細節也被生動還原,貓奴必朝聖!
而在「二十四之瞳電影村」內則有藝術家 Daisuke Omi 的作品「Indulging our senses and drinking salt water are alike」,為一隻張牙舞爪的木雕大章魚。該作品靈感來自香川縣的鄉間故事,據說一名叫八左衛門的男子每天都從正在午睡的大章魚身上帶走一隻腳,到了第 8 天,章魚用剩下的最後一隻腳將他拖入海中,藝術家 Daisuke Omi 則生動再現該傳說中的妖怪「八左衛門章魚」。
肥土山 / 中山區域
以「竹材」為藝術媒材,展現其對於大自然充滿親近、景仰之心的台灣藝術家王文志,是自「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推出以來,每屆都參加並帶來全新作品的國際知名藝術家。從第一屆作品「小豆島之家」,到「小豆島之光」、「橄欖之夢」、「小豆島之戀」、「歸零」,到本次的「擁抱小豆島」,透過一連串的故事持續訴說他對於小豆島的愛戀。
高 15 公尺的「擁抱小豆島」使用 4 千多根竹材,耗時40天製作,地球般的巨大球形外觀極具震撼力。沿著竹步道走,走進球體中喧鬧人聲等不必要的聲音彷彿瞬間被抽離,只剩下蟲鳴鳥叫的大自然和諧之聲。隨意坐下與好友聊天,或躺下凝視由竹子打造的挑高空間、來場久違的自我對話,都是王文志先生推薦解鎖「擁抱小豆島」的方式,「我希望大家可以躺下來,跟生命對話」他說。
外觀之外,因為竹子會隨時間變色,剛砍下、用來製作作品時是翠綠色,半年後會變黃色,因此每次來都是不同的氛圍感,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自然變化。無論是晴天時躺下冥想,或雨天時撐傘仰望由竹子構成的空間,聆聽雨滴打在竹材、葉片上的聲音,參展當下的景色與氛圍感都是獨一無二的回憶。
草壁港 / 醬之鄉區域
藝術家 Ryusuke Kidou 以曾作為瀨戶內海使用的木造船「家船」為藝術媒材,打造名為「Inner Light -Floating Houseboat of Setouchi-」的藝術作品。他與團隊耗時2~3年在船上雕刻著細胞、病毒等令人不安的形狀,藉此創造出無數的空隙。這些空隙雖然使家船失去了物理性和意義上的結構與功能,卻也讓停滯的光線和空氣重新流通,象徵著「重獲呼吸」,以此傳遞曾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卻因社會結構變化而停港的草壁港的故事。以及社會、教育與海洋的連結。
豐島:鹽田千春新作「線的記憶」登場
藝術家鹽田千春將豐島居民提供的,曾被使用、但已停用的素麵機為道具,並用紅線將它們與空間編織在一起,打造新作「線的記憶」,藉此將人們的回憶與豐島傳承下來的各種生活和土地記憶編織在一起,從而保存到未來。鹽田千春的作品最迷人的地方是她會重複使用同一批紅線,並根據展出地點的空間架構調整編織形式,因此每次展出都是獨一無二、無法再複製的絕作。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25」秋會期推薦亮點
本島:鹽飽水軍歷史與藝術的融合

                            藝術家石井章的作品「Vertrek『出航』」
 圖片來源: 瀬戸内国際芸術祭2025                     
本島曾是掌控瀨戶內海海運的鹽飽水軍本據地,如今被列為「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保存漁村街道與古老建築,漫步其中就像穿越時光。其中藝術家石井章的鋼鐵雕塑作品《Vertrek「出航」》,以揚帆起航的姿態象徵昔日海上貿易與冒險精神。據說日本第一艘往返太平洋的軍艦「咸臨丸」,許多船員就來自鹽飽諸島,為了紀念這段歷史,作品特意設置於島上,彷彿看見咸臨丸再次啟航。
高見島:除蟲菊花田記憶與階梯式聚落

                            藝術家小枝繁昭的作品「花之聲・心之色」
 圖片來源: 瀬戸内国際芸術祭2025                     
高見島不僅擁有美麗的海景,也承載著獨特的文化記憶。島上曾盛行除蟲菊栽培,留下與花卉緊密連結的歷史。蜿蜒的石垣階梯式聚落是高見島另一大特色,沿著石階漫步,能感受到島民生活的韻律與歲月痕跡。推薦作品是小枝繁昭的《花之聲・心之色》,以在高見島邂逅的花卉為靈感,透過攝影、襖繪與陶製物件交織出繽紛的視覺體驗。藝術家在「觀看」與「感受」之間來回探索,邀請觀者體會凝視花朵時的情緒流動。展覽以三個篇章呈現,讓人重新認識高見島花卉栽培的歷史與魅力。
粟島:日本首座海員學校發源地

                            藝術家日比野克彦的作品「瀬戸内海底探査船美術館」 
 圖片來源: 瀬戸内国際芸術祭2025                     
粟島以獨特的螺旋狀砂洲連接陸地與海洋,展現迷人的自然景觀。入夜後,秋季限定的海螢火蟲點亮海面,如藍色星光閃爍,讓人難忘。來訪時別錯過日比野克彦的《海底探査船美術館》企劃,以粟島近海沉船打撈的磚塊製作而成的象雕塑《Re-ing-A》象徵著島嶼、海洋與人類歷史之間的連結,格外引人注目。無論是探索特殊地形、靜賞夜晚海光,還是欣賞沉船重生為藝術的奇蹟,粟島都能帶來結合自然與藝術的深度體驗。
伊吹島:讚岐烏龍麵高湯的故鄉

                            伊吹島名物小魚乾  
 圖片來源:瀬戸内国際芸術祭2025                     

                            伊吹島傳統漁業文化:拖網漁法 
圖片來源:瀬戸内国際芸術祭2025                     
伊吹島以盛產高品質「伊吹小魚乾」聞名,是讚岐烏龍麵高湯不可或缺的靈魂食材。全島僅有15位網主負責生產,漁業作業規模龐大:由探測船尋找魚群、兩艘漁船拖網捕撈,再以時速約60公里的高速搬運船將捕獲的日本鯷送回島上。捕撈後30分鐘之內就進入加工廠,迅速煮沸、烘乾,隔日即可出貨,這套高效率的一貫作業系統正是伊吹魚乾鮮美的祕密。島上還保留平安時代京都腔調的獨特文化,讓人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氣息。前往島嶼西端,還能體驗漁業文化,親眼見證這座小島如何以智慧與海洋共生。
宇多津地區:傳統製鹽町的新舊文化

                            宇多津地區「入濱式」製鹽技術  
圖片來源:瀬戸内国際芸術祭2025                     

                            宇多津地區老街   
圖片來源:瀬戸内国際芸術祭2025                     
這座位於全國最小縣、最小町的港町,曾因製鹽而繁榮,被譽為日本首屈一指的「鹽城」。當地沿用自300年前傳承至今的「入濱式」製鹽技術,雖曾因國家政策而一度停歇,如今為傳承先人智慧再度復原,仍能見到傳統鹽田與製鹽實景。中世紀後港口經濟興盛,興建了1間神社、9間寺廟與眾多町家,古街保留完整,散發濃厚的歷史氣息。道路以燻製磚舖設,與周圍町家相映成趣,漫步其間彷彿時光倒流,既能體驗百年來的製鹽文化,也能感受港町昔日的繁華風情,是旅人探索地方文化的絕佳去處。
《樂吃購!日本》影音團隊《吉田社長 Japan TV》帶逛2025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樂吃購!日本》YouTube 頻道《吉田社長 Japan TV》帶來2025瀨戶內國際藝術祭5天4夜精華攻略!主持人 minmin 與 Fumi 跳島走訪三大熱門島嶼:男木島、直島、豊島。影片中詳盡分享路線安排:先從離高松港最近、適合半日輕鬆探索的男木島開始,再以兩天深度體驗藝術館林立的直島與豊島,建議租腳踏車或搭公車移動。內容涵蓋實地採訪、交通動線與觀展秘訣,幫助你輕鬆規劃藝術祭行程,是出發前不可錯過的完整參考。
(※ 特別提醒:藝術祭期間各大場館熱門時段經常爆滿,影片也貼心提醒大家記得提前2~3週網路預約)
2025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下半場:小豆島、女木島。在小豆島,特別推薦台灣藝術家王文志的作品〈擁抱小豆島〉,可躺在裝置中感受陽光、蟲鳴與海風,像做一場心靈 SPA。接著前往船程僅20分鐘的女木島,雖然只停留半天,仍被眾多新作驚艷,也體驗到《島上的小店計畫》的超現實氛圍。若有充裕時間,推薦可在島上多停留,別忘了到「鬼島俱樂部」享用悠閒下午茶。更多《樂吃購!日本》旅遊影片請看《吉田社長Japan TV》頻道!
上一屆的藝術祭仍受到疫情影響,來場人數比以往少了約3、40萬人,2025年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想必能找回往年人氣,非常值得安排在自由行選項中,更多藝術祭最新消息,請鎖定「樂吃購!日本」的即時整理!
 ☞ 延伸閱讀
・瀨戶內海「女木島、男木島」探險:探訪傳說中的鬼島與悠閒的貓島
・瀨戶內鮮美海味 ✕ 地中海悠閒風情:小豆島精選7大魅力景點總整理
・必收錄!四國交通完整攻略:飛機、鐵路、高速巴士、客船
・到日本四國吃什麼? 香川、愛媛、高知、德島必吃美食特產一網打盡
・讓你和藝術超級近!高級飯店「直島旅館 ろ霞」2022年與瀨戶內海藝術祭同步開幕
整理撰文:issue 2021.7
更新:Alice 2025.4、Shu 2025.09
責任編輯:nina、Kay、Yusho
店鋪簡介
| 店名 | 瀬戸内国際芸術祭 2025 | 
| 官方網站 | https://setouchi-artfest.jp/ | 
                                     ☞ 推薦體驗
                                    
 
                             
                    




































































 
                         
                                 
                                 
                                 
                                 
                                 
                                 
                                 
                                 
                                 
                                 
                                 
                                 
                                             
                                             
                                             
                                             
                                             
                                             
                                            